乐欧游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回复: 1

金庸群侠传之乔峰

[复制链接]

4

主题

12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22-12-9 21: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的话:
说起武侠小说,我从小学时开始读,依稀记得第一部的名字叫做《美人拳》,好像是种兵器,内容却几乎都已经忘却。而真正接触金庸小说,应该是在初三,从同学那里借到的——《神雕侠侣》。小的时候看过《神雕》电视剧,也看过《射雕》、《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等,但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些都是金庸的小说。从初三的时候,看到了《神雕》的原著,也知道了金庸老爷子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代表作,加上后来的一个短篇《越女剑》一共十五部小说,然后金庸就此封笔。后来年纪渐长,我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武侠小说,如《楚留香》《小李飞刀》《陆小凤传奇》《白发魔女》《七剑下天山》等,而最终看来,能称得上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的也只能是金庸、古龙、梁羽生了。而我在学生时代,大学假期,曾反复阅读的却还是金庸的作品,基于此,心中也产生了很多关于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想法和感悟,借此机会表达一下。
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是他的笔名,将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拆开便是。浙江海宁人,祖上查良佐,曾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后经学者证实,可能关系较远)。曾不止一次的看到过关于金庸的简介,说他的亲戚其实都很有名。比如他的堂弟——穆旦,原名查良铮;他的表哥——徐志摩,他的外甥女——琼瑶,他的表姐——蒋英,若是蒋英的名字不熟悉的话,那他的表姐夫——钱学森,应该是无人不晓。金庸本人也特别有才华,就他写的这十五部武侠小说,至今可以说无人超越,小说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而且至今生生不息。虽然金老爷子在2018年已经去世,但他的小说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甚至是好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因此我想就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金庸小说的解读,谈一写自己的看法。
正文:
《天龙八部》,我想应该是金庸所写的十五部小说里篇幅最长,境界也最高的一部,所以我想从《天龙八部》先开始说起。
“天龙八部”乃佛语,非人,是指佛界的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为首的两个为“天众”、“龙众”,所以称为“天龙八部”,金庸以此命名小说,说明这本小说跟“佛”有莫大的关系,这部小说也是金庸对于佛教的理解与感悟。
后人评价《天龙八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这八个字用来形容《天龙八部》再贴切不过。三大男主角,乔峰本是辽人,因为种种,在大宋长大,成为丐帮帮主,做的一直是抗击辽兵,保卫大宋的国家大事,等到自己的身份被揭穿,乔峰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突然知道他原来的坚持都是错的;而一直追寻的杀他养父母和师父的,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中间也因为康敏的刻意陷害,错手杀了自己生平至爱—阿朱;最后成为耶律洪基的拜把子兄弟,也是辽国的南院大王,一直想维护宋辽和平,却接到圣旨要去灭了大宋,最终不得不已自己的死换得耶律洪基的退兵,冤不冤
虚竹,本是少林寺的一个小和尚,生来愚笨,武功平平,相貌丑陋,一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留在少林寺当个小沙弥。但因缘巧合,却成了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到无崖子七十年的功力,还成为逍遥派的掌门人,灵鹫宫的宫主,甚至后来还娶了西夏的公主,成为驸马,无论哪一样,都和他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冤不冤?
段誉,本是大理国镇南王世子,平生最讨厌武功,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又学会了北冥神功,吸取了鸠摩智的武功;自己闯荡中原的一路碰到了多个红颜知己,却发现都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直到最后,自己的母亲刀白凤临死之时,才说出实情,原来这些妹妹都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又不能明说自己不是段正淳的亲生儿子,因为他要继承皇位,成为大理国的皇帝,冤不冤?
《天龙八部》从整部书的历史背景看,北至辽、金,南至大理,西至西夏、吐蕃,再加上北宋,可以说涵盖了当时几乎所有并存的几个朝代和国家。故事以辽宋战争为背景,从多年前一个宋辽之争的武林冤案开始。
乔峰出场之时已是青壮年,三十多岁,成为丐帮的新任帮主,在抗击西夏和大辽的国家大事上,带领丐帮做了很多利于大宋和百姓的事。他为人光明磊落,义薄云天,武功又高,丐帮众人对他很是信服。然而他遇到了这一辈子都不想遇到的一个人,康敏。一切的一切,或许都应该从这个叫康敏的女人开始说起。就因为康敏的嫉妒之心,才导致了乔峰的人生悲剧。就因为一次聚会上,乔峰没有对康敏正眼相看,没有流露出一个普通男人对一个美貌女子应该有的那种倾慕艳羡之意,康敏就恨上了乔峰,而且是那种咬牙切齿的恨,是那种自己得不到,就要毁了他的那种恨。先是诱惑白世镜和全冠清,在丐帮大会上揭穿乔峰本是契丹人的事实,让乔峰卸任丐帮帮主;后来在乔峰和阿朱一起追寻带头大哥的过程中,又刻意引导扮成白世镜的阿朱,说带头大哥是镇南王段正淳,致使乔峰错手杀死阿朱,让乔峰一辈子都活在悔恨之中。
乔峰是习武之人,读书不多,却深晓国家大义,在不知道自己是辽人之前,一直以驱除鞑虏,保境安民为己任,带领丐帮刺探敌军消息,阻挡西夏和大辽的进攻,拯救黎民百姓。后来得知自己本是辽人,知晓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带头大哥所杀,于是一心想着查清当年雁门关大战的真相,找出带头大哥,报杀父母之仇,其实这个时候的乔峰心里是有执念的,但是我觉得这并不能怪他,所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任是其他人得知自己的杀父杀母仇人,岂能说放弃报仇就能放弃的。在追寻带头大哥的途中,乔峰遇到了阿朱,那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的阿朱,那个俏皮可爱,温柔可人的阿朱,那个四海列国,千秋万代无人能替的阿朱,乔峰也看到了在宋辽战争下苦苦寻求活路的宋辽百姓,真是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于是乔峰的心里也产生了变化,可能与他从小在大宋长大,从小接受儒家文化有关,他深知百姓受战乱之苦,无论大宋的百姓还是辽国的百姓。所以他在退出丐帮以后,尤其是阿朱死了以后,他虽仍然执着于知道带头大哥到底是谁,却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执念,不再像之前那样不惜一切去寻找仇人。
后来机缘巧合,他认识了耶律洪基,还成为异姓兄弟,又在巧合下帮助耶律洪基平定了辽国内部的叛乱,从而得到耶律洪基赏识,成为辽国的南院大王,但他却只想挂个闲职。后来为了完成对阿朱临死前的嘱托,前往大宋寻找阿紫,在少林寺遇上了庄聚贤和星宿派围攻少林寺,于是有了本书的高潮,在这里,乔峰以一敌三,丝毫不落下风,也是在这里,当年雁门关大战的真相浮出水面,带头大哥竟是少林寺现任方丈玄慈,同时也知道了原来自己的生父萧远山还活着,而雁门关大战的始作俑者,慕容复的生父慕容博也活着,一众人还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见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隐藏高手,扫地僧。
在藏经阁的这段描述里,我觉得更是体现乔峰人生光辉的一刻,即便是结尾乔峰身死的那一刻也不能比。在藏经阁内,慕容复拿自己的性命作为交换条件,拉拢萧远山、萧峰父子,萧峰现在是辽国的南院大王,只要萧峰带领辽国士兵攻打大宋,那么天下大乱,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便可趁机起兵,光复大燕国便指日可待。如果萧峰肯答应,那便立刻可取慕容博的性命。萧远山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杀妻的仇人,本来心里都稍有动摇,但萧峰却说,杀母之仇,能报便报,岂能作为交易;慕容博便说萧峰贵为辽国的南院大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应当尽忠报国,不应该只想着父母私仇。萧峰此时义正言辞的说道,你错了,所谓尽忠报国,为臣应该做的是保家卫国,改善民生,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妄动干戈,掀起战乱,致使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扫地僧登场,说道,感谢萧居士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我觉得这里才是萧峰闪耀人性光辉的时刻,这一刻的萧峰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侠,大丈夫。
再之后,在扫地僧的巧妙安排下,萧远山、慕容博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萧峰回到大辽。后来耶律洪基命令攻打大宋,萧峰抗旨被关押,虚竹、段誉、阿紫带领中原豪杰前去营救萧峰,到最后雁门关外,萧峰联合虚竹、段誉一起,胁迫耶律洪基在有生之年不得攻打大宋,因想到自己此般做法,虽对的起大宋的养育之恩,却对大辽不忠,有违自己和耶律洪基的金兰之义,再加上,自己的挚爱阿朱,早已不在世间,此时的萧峰对这个世界已无留恋,因此选择自戕而死。萧峰虽死,但我觉得这是对他最好的结局,他要去另一个世界完成去对阿朱的承诺了,那个塞上牛羊的约定。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萧峰要去见他最爱的人了,那个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只此一个的阿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昨天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没任何兴趣,仅仅是看在老用户份上回复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乐欧游戏网

GMT+8, 2025-4-7 19:31 , Processed in 0.1036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